报告题目:锂电正极材料的表面修饰改性研究
报告人:陈春华教授
报告时间:12月11日(周三)下午15:00
报告地点:化行楼226会议室
邀请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
陈春华教授简介:
陈春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64年。于1986年、198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学士学位和材料化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无机化学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讲师);1992年11月至1994年5月,在荷兰特温特大学(Twente University)化工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11月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学技术部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成为阿贡国家实验室正式雇员(Staff Scientist);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2年4月辞去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职位,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晋升二级教授。
研究方向与学术作为:
2002年以来,主持了多项有关二次电池材料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人才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军工民口配套项目以及与工业界合作的横向课题,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突破,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Nano Energy、Chem. Mater.、J. Mater. Chem.、J. Power Source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目前h-指数为58(Researcher ID:F-5897-2010),总被引12000余次。入选2014-2019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和2015、2016年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8项(包括2项美国专利)。
主要从事材料化学、无机合成、固态离子学、二次电池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固态离子学及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高性能电极材料;2)固体电解质;3)电解液功能添加剂;4)薄膜和纤维材料的静电喷雾或纺丝制备。
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的“材料合成化学”、“固体化学”(“物理化学III”)、“材料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等课程,其中“材料合成化学”被先后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并获201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代表性研究成果:
? 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
? 低温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合成
? 高容量富镍富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掺杂改性
? 大倍率和高温循环性能优良的蛋黄结构锂锰尖晶石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
? 高倍率性能铬掺杂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
? 容量渐增的纳米金属氧化物负极薄膜材料的合成
? 磷酸酯类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设计与优化
? 钙钛矿型固态锂离子导体的制备及应用
? 新型钠钾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制